close

  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油麻地渡船街天橋底的露宿者。
 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道 港媒稱,過去16年,梁炳權(音譯)所謂的“家”,就是油麻地渡船街天橋下的兩個破舊床墊。他原為修理工人,1998年失業後再也無法找到正職,連床位的租金都付不起,更別提租房子了。
  據香港《南華早報》1月11日報道,60歲的梁炳權說:“許多地方都不適合我。劏房太小(劏房就是“分間樓宇單位”,又名房中房,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),連站立的空間都沒有,一打開門,你就已經站在床邊了。這種地方還要收1800港元月租,有什麼意思?”
  梁炳權每天工作13個小時,拾紙箱賣給回收公司,賺取五六十元,以此維生。
  他說:“我現在賺的錢只剛夠買吃的,有時賺得不夠,一天只能吃一頓。我不是不想找份正職,但以我現在的年紀和身體狀況,很難找工作。”
  另一名露宿者只願以“阿強”自稱。 48歲的他情況並不比梁炳權好多少。他打散工,月入三四千港元。過去八年,他有時住劏房,有時露宿。
  阿強的收入勉強足以負擔床位,但他表示已經受夠了,寧願露宿街頭。
  他說:“我以前租過劏房,但居住環境太惡劣,最後我只好睡在樓下的公園裡。實在太可怕了。”
  阿強憶述過往經驗時說:“地板上都是厚厚黏黏的污漬,走過時你的腳就像沾上膠水一樣,室內也總是瀰漫著垃圾的臭味。只要一關燈,就會有許多木蚤跑出來,這樣教人怎麼睡呢?”
  “我寧可睡在天橋下,也不想再去租那些地方了。”
  報道稱,油麻地區議會為了“美化”該區,決定將渡船街天橋底圍起,作為臨時存放廢物箱之處。因此,天橋底40名露宿者將須遷走,梁炳權和阿強也包括其中。
  香港露宿者經常要面對這種迫遷情況。阿強說:“我以前住在油麻地警察宿舍外的天橋底。後來他們把那裡圍起來了,我就搬到這邊。”
  “政府一直驅趕我們,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會找到住宿。我們只會另找地方露宿。”
  梁炳權已經搬去另一處天橋底。他同意阿強的說法:“如果他們把我露宿的天橋底圍起來,我想我會在陽臺或行人天橋底露宿。只要我把硬紙板搭得夠好,就可以抵擋風雨。”
  香港社會福利署自2004年以來,便一直向三家非政府組織撥款,以便為露宿者提供援助服務。去年,這三家機構共獲得1140萬港元撥款。
  儘管如此,過去五年在社會福利署登記的露宿者人數穩步上升,從2010年12月的393人升至2014年11月的784人。
  報道稱,真實數字可能更高。城市大學2013年進行的一項街頭統計顯示,香港有逾1400人沒有穩定或永久的住所。而上述三家非政府組織近期召開的聯合會議則估計,2014年底全港共有1000至1200名露宿者。
 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黃洪相信,政府協助露宿者的計劃欠缺彈性。
  黃洪指出,香港主要有四種露宿者:精神病患者、吸毒者、釋囚及極度貧困人士。但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未有受到政府服務惠及。
 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社工黃長虹對此表示贊同。他說,如果受益人無法擺脫心魔,則物質及金錢補助也無濟於事。他透露,他接觸過的露宿者當中,逾六成受毒癮困擾。
  有時,地區官員和政界人士對這類人的苦況態度冷淡,甚至反對民間協助露宿者。
  一名社署官員去年表示,多個慈善團體在深水埗派發免費餐飲,會減低露宿者搬到正當居所的意欲,並會吸引其他地區的露宿者前往該區。此番言論引發爭議。
  深水埗區議員梁文廣也有同感。他向記者表示,派發免費盒飯的做法,與社署的工作背道而馳。
  一位自稱“阿明”的露宿者尖刻地答道:“沒人會為了拿免費盒飯而露宿街頭。願意這樣想的人可以自己來試試看。”
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表示,理解地區官員言論背後的邏輯,他們是希望人們自食其力。 “如果只送魚給他們,卻不教他們如何捕魚,有可能會造成依賴心理,因此有需要尋求平衡。”
  報道稱,但這似乎很難找到平衡點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吳衛東相信,問題在於香港市民負擔得起的住宅不多,對低收入的單身人士來說尤其如此。
  儘管許多露宿者申請輪候公屋,去年只有五人成功獲分配單位。另有35人獲發租金補助,仍在街頭輪候公屋的人則數以百計。
  吳衛東說,深水埗許多露宿者都希望找到工作,不用再依賴社會福利,但沒多少人求職成功。
  江浩文(音)是成功找到工作的少數人之一。去年,他找到一份兼職洗車的工作,令他得以在一間劏房租住床位。曾經,江浩文因找不到穩定工作而被迫露宿街頭,整整兩年僅依賴社署每月發放的2000港元過活。
  他說:“有時找不到工作是因為無法提供住址證明,有時單純是因為我一身臭味。”
  社區組織協會2012年一項調查顯示,共有103名露宿者未有領取社會福利,一半受訪者表示因年紀過大而求職被拒,而四成人表示雇主不接受他們以“街頭”為住址。
  另一名露宿者阿昌說,深水埗有大量新移民遷入,令求職更加困難。 “無論薪金多低,他們都願意做,區區200元一天也可以。”因此,很多住在附近公園的露宿者一星期最多只能打工一天。
  
  【延伸閱讀】港媒:香港變“熱島”市民難熬 劏房住戶熱到病
  今年天氣熱得反常,繼6月份創下130年來的最熱月份;剛過去的7月再破紀錄,平均氣溫高達29.8度,成為開埠以來新高。城市化下的“熱島效應”正燃燒普羅市民的生命,不少基層市民夜不能寐,身體亦因居住通風不暢的寓所而引發種種疾病。
  中新網8月11日電據香港《大公報》報道,香港今年天氣熱得反常,繼6月份創下130年來的最熱月份;剛過去的7月再破紀錄,平均氣溫高達29.8度,成為開埠以來新高。白天赤日炎炎,即使夜晚也暑熱難消,該報在“大暑”當日測試深水埗、將軍澳及銅鑼灣3地下午及夜晚氣溫,發現夜間氣溫僅比白晝低不足1度。城市化下的“熱島效應”正燃燒普羅市民的生命,不少基層市民夜不能寐,身體亦因居住通風不暢的寓所而引發種種疾病。
  “真是熱到頂不住!”家住深水埗長沙灣道舊樓劏房的陳太無奈慨嘆。她的房間原是頂樓加建單位,後來被劏 成7個劏房的其中一間,面積不足40呎。
  房內測得36.8度
  採訪當日中午,天文臺錄得深水埗區氣溫約為32攝氏度,但陳太房間內竟然測得36.8度高溫。在屋內汗流浹背的陳太說,相鄰劏房,由於曾被爆竊,因此經常將房門緊鎖,室內空氣完全無法流通,加上房間向西南,“食正西斜,日落前1、2小時,可以熱到38攝氏度。”
  無業的陳太每月領取綜援、租金津貼共4800元(港幣 下同),這間只能擺下一張單人床、狹窄到無法轉身的蚊型劏房,月租金就要2200元,還要繳額外約200元水電費,因此儘管屋內燠熱難耐,她都不捨得開冷氣。她說:“白天大部分時候我都不在家,去有冷氣的地方,例如附近麥當勞或者公共圖書館,等到晚上7、8點後,不那麼熱時才回家。”
  夜晚長期捱高溫,令陳太長期睡眠不足,每晚大概只能入睡2、3個小時。她說,已居於劏房近10年,身體出現不少毛病,手腳過敏,皮膚出紅疹,更患有輕度抑鬱症,需每日吃藥,定期覆診。
  陳太年輕時開始住在劏房,她憶述:“那時晚上會有海風,吹在皮膚上好涼爽,風扇也可不用;但現在海岸線越填越出,新填海區起了許多50層以上的豪宅,深水埗變了‘內陸’地區,越來越熱,感覺香港的天氣變曬!”
  記者在大暑(7月23日)當日選取深水埗、將軍澳以及銅鑼灣3地,測試該地下午和夜晚溫度,其中深水埗下午4時半溫度達33.5攝氏度,另外兩地下午分別錄得32.7攝氏度以及31.8攝氏度。入夜後天氣絲毫沒有變涼爽,3地氣溫9時後仍高於31度,銅鑼灣晚上9點仍有31.9度。
  天文臺總學術主任李建威表示,香港作為高度城市化的國際都會,樓宇密集,人口眾多,除全球暖化等因素,城市化造成的“熱島效應”是形成“熱夜”的罪魁禍首之一。李建威解釋說,當市區的冷卻速率低於郊區時,市區氣溫就會比郊區高;在香港,這種現象一般在夜晚及冬天較為顯著。
   “熱夜”數目多逾倍
  根據天文臺準則,夜晚超過28攝氏度即可稱為“熱夜”,香港近10年每年平均“熱夜”數目超過20晚,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“熱夜”數目8.73晚,已翻了一倍多,香港夜晚氣溫偏高的問題,已呈日趨嚴峻的趨勢。
   何謂城市熱島?
  在全球暖化和城市化影響下,香港的氣溫變化愈趨明顯,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區域,太陽的熱能和各種人為活動所產生的熱能被密集的高樓大廈圍困,未能隨風消散,令市區中心溫度與其鄰近郊區溫度差距增大,形成城市熱島(Urban Heat Island)。
  (2014-08-11 11:10:08)
  
  【延伸閱讀】香港驚現天價寫字樓“劏房” 貴過山頂及半山豪宅
 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香港《星島日報》報道,近年來房價問題令人關註,熱潮亦由住宅蔓延至商廈,上環一幢舊式商廈,驚現“天價”寫字樓“劏房”(分間樓宇單位),全幢被分間成一百多間細戶,每個單位月租由二千至四千多元(港幣,下同),銀碼雖然細,呎租卻驚人,實用每呎超越一百元,貴過山頂及半山豪宅。
  這座位處乾諾道西商廈,前稱匯倫工商業大廈,入口棚架未拆,內部裝修接近完成,該廈命名Solo,物業正在招租,宣傳單張上印有:“獨立密碼鎖,二十四小時自由出入,有淋浴設備。”
  記者現場所見,該廈每一層的面積僅約二千平方呎,都間細作“劏房”,以一樓為例,全層已被分間18個單位,由U形走廊貫通,單位實用面積介乎二十四至六十方呎不等,根據職員介紹,最細單位實用二十四方呎,月租由二千元起,平過市區不少唐樓“劏房”。
  上述“劏房”若以建築面積計算,呎租介乎四十五至五十元,較同區商廈租金高出一倍,若以實用計算,則更加誇張,平均每呎高達九十至一百元,相對南豐山頂豪宅Interocean Court單位,實用面積約二千六百六十五呎單位,月租二十五萬元,實用呎租僅九十四元,寫字樓“劏房”竟然貴過山頂豪宅。
  中原(工商鋪)營運總監潘志明直言,將全幢寫字樓,大規模分間成五、六十呎細單位,以前未有所聞,不過近年興創業,迷你單位正切合小生意人需要。
  他續說,上環及西環舊式商廈市值呎租約二十元,以業主角度而言,間細單位令租金收入大升,對租客來說,以每月二千餘元承租上環寫字樓,相當吸引。
  (2014-03-18 09:45:08)
  
  【延伸閱讀】澳門劏房女腐屍身份成謎 警方赴現場調查搜證(圖)司警封鎖案發樓層搜證。來源:澳門日報
  中新網1月20日電據《澳門日報》報道,澳門騎士馬路彩虹苑20日揭發懷疑凶殺案。一名死去多天的女子被髮現倒斃上址某出租劏房內,屍身嚴重腐爛至難以辨認,驚動同屋報警。司警接手調查,初步認為事件有可疑。由於現場未見死者的身份證明文件,身份成謎。經法醫初步檢驗,屍體未見致死外傷,死因有待解剖確定。
  命案現場是澳門騎士馬路彩虹苑第二座三樓某出租單位。案發單位為出租屋,被間成三間木板隔間房,分別由一對夫婦、一名女子及女死者租住。女死者年約30至40歲。
  現場消息稱,有住客近日發現上述樓層經常傳出異味,初時不以為意,至20日中午臭味愈來愈烈,幾乎傳遍整個樓層,遂報警求助。治安警到場聯絡到地產公司和租戶,開門發現一具穿著整齊的女腐屍倒卧在其中一劏房床上,面容難以辨認,惡臭難頂,通知司警接手調查。
  劏房租客互不認識
  司警接報到場,初步認為案件有可疑,擴大封鎖範圍,在走廊架起封鎖線,大批司警人員穿著全套保護衣物進入案發單位搜證,又向同屋租客瞭解情況。同屋租客報稱,不認識女死者,不清楚其來歷。兩租戶最近因事外出,未有察覺。警方其後邀請有關人士返局協助提供資料。大廈管理員稱,該大廈不少為出租屋,但未聞有非法旅館。
  法醫其後到場,經初步檢驗,在屍體上未發現致死外傷。死者屍體至下午近6時由仵工運往殮房,待剖驗確定死因。司警表示,將繼續調查案件,以確定是否有他殺成份。
  消息稱,由於屍身嚴重腐爛,估計女子死去超過一周。加上未發現死者身份證明文件,身份成疑,事件有沒有其他內情、財物損失等,均待警方調查。
  住戶及街坊聞悉發生命案議論紛紛,認為區內治安最近轉差,亦有街坊得悉後感到驚訝。
  (2014-01-21 15:59:08)  (原標題:港媒:香港露宿者境況窘迫 政府援助引爭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j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